·关于开展2011年度工会工作及双联帮扶工作督查通知
·关于开具工会经费《专用收据》相关要求的通知
·2011年行业工资集体合同制度
·2011年企业工资集体合同制度
 
用户名:
密 码:
·关于进一步做好2011年度工会组建与规范化建设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做好女职工特殊疾病保险工作的通知
·关于印发《2011年度工会联合会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和《2011年度工会联合会目标管理考核细则》的通知
·不写辞职信就没年终奖?
·试用期无书面约定视为已经转正
·违反公司规章被辞 法院认定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合法
农村文化消费需求的现状与对策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表现出日益强劲的需求趋势。因此,对农村文化消费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将为推动农村文化建设、扩大农村文化消费市场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农村文化消费需求的现状
  在国家取消农业税等一系列农村扶持政策的促进下,农村的物质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农民群众的目光自然转向精神文化生活。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对汉寿县29个乡镇区近500多名农民群众,从消费观念、消费价值取向、消费结构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我县农村文化消费需求的现状。
  (一)农村文化消费观念
  观念是人民对生活的认识、观点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指导行为的思想规范,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人民的行为。受我国传统文化中提倡“量入为出”和“无债一身轻”的消费观念的影响,以及文化素质和收入偏低的现状,农民群众对文化娱乐和旅游等精神产品的消费需求还很小。农民消费呈现典型的简朴性特点,大多具有强烈的储蓄倾向,一生的花费主要集中在建房、婚丧嫁娶、子女上学等少数几件大事上。根据问卷调查,农民群众对自己目前的文化娱乐生活内容和质量感到满意的占65%,一般的占20%,不满意的占15%,每年文化消费在500元以上的占8%,100元至500元的占25%,100元以下的占67%。可见,农民群众崇尚节俭的观念基本没有变,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依然是农民群众基本的消费行为特征。
  (二)农村文化消费结构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打工热潮的出现,我县农村农业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年龄在18岁以上40岁以下的青壮年绝大多数外出打工,40岁以上的农民成为了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因此,当前农村文化消费的主要对象就是中老年农民群众和少年儿童,形成了两头重中间空的格局。农民在时间上有足够的文化消费空间。每个家庭每年的正常劳动生产时间大概只有3个月,休闲和半休闲的时间将近9个月,少年儿童有两个假期的休闲时间。但是,农民群众和少年儿童真正用于文化消费的时间不到15天,只占休闲时间的5%。
  调查显示,农村文化消费的结构比较简单。
  1、从农村商品类文化消费支出情况来看。农村书报杂志消费比例仅占3.2%,其余的都用来消费耐用机电消费品。农村文化生活极其单调,除少量书报杂志消费外,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看电视。其次是农村婚丧喜庆文化消费支出,家庭经济条件好一点的,一般在婚丧喜庆时在家门口请剧团、歌舞团演出,消费在800—2000元,消费比例占10%。
  2、从农村社会结构背景来看。由于农村社会结构始终保持着以血缘宗亲、家庭群体为主的结构形式。因此,农村文化消费以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为纽带,带有强烈的家庭和地域印迹。
  3、从地域环境上看。临近城市或社区的农村文化消费支出相对要大,文化生活也比较丰富。越是偏远和交通不便的农村,其文化消费支出越低,文化生活也相当贫乏,其文化带有相当强的保守性和单一性。
  4、从文化传播上看。农村文化传播主要是靠人际交往,文化的代际传递也主要是靠面对面的传授,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三)农村文化消费价值取向
  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家庭收入、兴趣和爱好决定农村文化消费价值取向。调查显示,文化消费价值取向可归纳为:
  1、高品位消费。一方面是欣赏文明、高雅、健康的文化娱乐生活。当前,主要消费项目是政府组织的送文化下乡的节目,包括送戏剧、歌舞、电影、文化辅导等;乡镇文化站服务项目,包括图书阅读、书画展览、文艺汇演、康体运动等;欣赏引进的高档文艺演出团体节目;茶艺(主要是地方特色的擂茶、姜盐茶等);摄影;钓鱼;旅游;电视节目等。二是农民群众自发组织、开展的文化娱乐活动。如农民自办“农民书屋”、腰鼓队、管乐队、秧歌队、篮球队等。
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农民群众最喜爱艺术表演和文化活动依次是汉剧、歌舞、电影、茶艺、图书阅读、自娱自乐、走亲访友、书法、绘画、旅游、钓鱼等。
  2、一般消费。农民群众自主消费的精神文化产品。包括网吧、音像制品、歌舞娱乐场所、演艺场所、民间文艺活动、书店等,以及传统的走亲访友的文化娱乐方式等。
3、不良文化现象。由于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完善,农村文化生活贫乏,一些不良文化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有的甚至相当流行。如:打牌赌博、地下“六合彩”、色情演出、封建迷信、黑色文化等。
  二、农村文化消费需求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农村文化消费需求具有消费观念滞后,消费结构单一,消费价值取向多样等特征。正确认识农村文化消费特征,把握农村文化变迁的方向,制定长远的正确的农村文化消费战略,对于农村文化健康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笔者以为,加强农村文化消费需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前提
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撑,同样农村文化消费需求也离不开农村家庭经济收入的增加。只要经济进一步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村文化消费市场才有长足的发展和保障。
  (二)正确引导农村文化消费需求是关键
  农民群众对于文化消费比较节俭,但并不等于没有文化消费需求。近几年,我县组织开展的“情系三农”政府买单群众看戏、看电影的送文化下乡活动,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2005年县汉剧团免费送戏剧下乡10场,观众达到1.2万人次,县电影公司免费送数字电影102场次,观众达9.8万人次;2006年免费送戏剧30场,观众3万多人次;免费送数字电影2100多场,观众51万人次。2006年我县积极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太子庙、百禄桥等乡镇建立了10个以农户为主体的“农民书屋”,很受农民群众的欢迎,特别是农业科技、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养殖技术等方面的书籍颇受青睐,“农民书屋” 年图书借阅最多的达500多人次,阅览1000多人次。在太子庙居委会、黄福村等地,帮助他们建立农民腰鼓队,有80多名妇女积极报名,组建了3个腰鼓队,其积极参与和刻苦训练的热情,令人感动。由此可见,农民群众对文化娱乐的需求还是比较强烈的,只是其文化消费观念还处于被动消费阶段。因此,正确引导农村文化消费需求是推动和谐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
  (三)建立一支适应新形势农村文化工作队伍是重点
  积极探索建立新的农村文化队伍的用人机制和管理办法,切实解决农村文化站人员老化、素质不高、队伍不稳、专干不专的问题,把文化专干的工资待遇纳入财政预算,解决文化干部队伍的后顾之忧。建立乡镇文化站人员进入机制,设置进入门槛,对文化站人员学历、年龄、业务特长要有硬性规定,对新进入文化站人员和现有的农村文化专干进行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才能更好的为农村文化建设服务。
  (四)加强农村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根本
  一是加强农村文化站硬件建设。按照示范乡镇文化站建设标准:文化站有独立门户,面积300平方米以上;影剧院能容纳500人以上;图书室面积80平方米、藏书1000册以上、每周开放时间25小时;有信息资源共享和远程教育室;文化活动室配备有电视、音响、棋牌等文化娱乐设施, 专门的健身活动场所,有乒乓球室和篮球场等体育活动场所;户外宣传橱窗,面积10平方米以上,每年宣传10次以上;广播电视站有完善的广播电视网络;有2支以上的民间职业(半职业)、业余文艺演出队伍。二是加大农村文化站的投入,乡财政每年至少给文化事业经费5000元以上。三是加强村级农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鼓励农民自办文化产业,如“农民书屋”、“农家乐”、“业余歌舞团”、“民间艺术队”、“管弦乐队”、“腰鼓队”等。四是继续开展送戏剧、送图书、送电影下乡活动。五是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促进农村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将农村文化活动向积极、健康、向上的方面引导。

来源:汉寿县文化局   危  安  

  版权所有:bet365appios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主 办:bet365appios
地 址:临澧县安福镇朝阳东街21号 电 话:0736-5822618
制 作:临澧县人民政府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  网络带宽提供:中国电信